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大明:开局气疯朱元璋,死不登基第285章 开源

第285章 开源

    第二百八十五章:开源

    ps:有人质疑前面吴王的称呼,老五在洪武十一年之前都是封的吴王,后来才改成了周王,所以叫吴王没有任何问题。史料记载的是这样,我前面也写错了。

    “别,我可不是你爹,你爹是我哥。”朱棡摆手,赶忙否认。

    朱棣也乐呵呵的笑道:“大侄子,这儿没外人,叫叔就行。”

    大侄子,我去你的大侄子!

    李景隆本想硬气一下,抬头便看到朱棡笑意盈盈的眼神。

    他此时好生后悔,前年为什么要带晋王去醉梦楼里潇洒。

    还美名其曰采风。

    采的什么风。

    见李景隆憋屈的表情,众人也哈哈大笑起来。

    李景隆来了之后,倒是了解了一桩朱棡的烦心事,他不想跟那些商贾打交道,这些人太奸诈,自己不够狠毒啊。

    朱棡想起这事就止不住叹气。

    自己这该死的温柔。

    这事还是让李景隆去吧。

    安置接近尾声,草原人也开始过起了正常的日子,虽然还有很多人不习惯,但已经没有多少人在正面的抵触大明的管制。

    源源不断的无烟煤跟各种物资朝着集宁搬来。

    除了两万边军,刘惟俊还从太原周边调集了六千匠籍的劳力前来修建城池设置。

    似乎一切都欣欣向荣。

    但朱棡之中,这个繁华只是表面,一切都是源于自己的钱包还撑得住。七十万贯如今只剩下三十万,已经有几十万的钱财花了出去,虽然还在自己钱包里,但迟早都要交付到劳工和材料成本上面的。

    “牧民如今还有多少羊?”

    朱棡问道铁铉。

    铁铉连迟疑都没有迟疑,径直道:“四个区合计有三万多头,他们在墨月城的时候吃了不少。”

    朱棡愣了下。

    “羊毛呢?”

    “应该各家都自己有所保存吧。”铁铉道。

    朱棡给了一旁的张玉一个眼神,张玉立即下去询问此事。好在这些蒙古人也不傻,羊毛是过冬的好东西,几乎家家户户都留有一两百斤,用麻袋捆着。

    这么说来,这些牧民就有近三十万斤羊毛了?

    “那迁徙的时候怎么看他们走的那么轻松?”铁铉有些震撼。

    朱棡笑道:“是我们小看了游牧民族了,相比较于汉人生活物资的繁重,游牧百姓多数是马背上讨生活的,他们的迁徙能力,是汉人难以企及的。”

    有羊毛那就好办了。

    朱棡从系统里换了一个手摇的羊毛纺车,这个机器可以将羊毛经过抛散、梳毛、纺线、捻线,最终成为羊毛线。

    说到这个,就不得不提蒙古人是如何御寒的,他们是将羊皮带着毛制作成皮袄,软化内里的羊皮以达到可以做成衣服的软硬程度。这在古代被称之为皮子,也是蒙古人最常交易的货物品种,深受汉人的喜爱。

    在明清两朝,基本上北方和南方的货物贸易都是靠着这些皮子做支撑产业的。

    还有一种方式,就是汉人说的锦袍。

    也就是以锦布做皮,内里填充羊毛的袍子。在清朝影视剧之中看到的那些孩子穿着肥大的锦袍,就是用羊毛做的填充,而且还的是富贵人家,寻常人家的袄子那都是用青布做皮,内里填鸭绒跟柳絮。

    这两种方式确实都能起到御寒的效果,而且效果非常好。

    但第一种皮子的方法不是长久之计,每一次取皮都要杀羊,在羊羔繁殖能力不高的现状,卖的皮子都要一点点攒下来。

    而且皮子是看年份的,放久的皮子毛硬还稀少,泛黄,卖不起价,所以蒙古人一赶上卖皮子,都是成堆成堆的杀羊,这种方式,太亏。

    再说第二种,卖羊毛。

    还是最简单的一点。

    不值钱。

    汉人从他们手里花费低价就可以收购羊毛,拿回去加工一下就做出了锦袍,卖高价。

    缺点在于过于肥大,穿起来跟狗熊似的,行动不便,所以一般都是上半身套个马甲的形式。

    有人要说为什么蒙古人不自己做锦袍?

    他们一没锦布,二没渠道销售,做出来也只能摆着看。低价卖给商人又亏本,一来二去只能卖羊毛。

    但朱棡所想到的毛线不一样啊。

    毛线这东西织出来的毛衣轻便又保暖,关键是不止能织毛衣,还能织帽子,裤子,往内里穿一件再在外面穿件长衫,轻便能力也有了。

    这种方式又可以不杀羊,又可以带动地方产业,还能推动海外贸易。

    国内可以卖便宜点,卖贵点就卖给倭人,到时候换几座银山,先把他小日子的金山银山给掏空再说。

    不过目前还有个难题就是自从朱棡在太原砍了不少商贾之后,现在商人已经对晋王望而生畏,不做晋王的生意了。

    这事得李景隆去。

    搞公关包项目,李景隆大手一挥就没办不下来的。

    四个分区各自有一个分区区长,而分区区长都是蒙古人自己担任,归铁铉的管制。

    而在分区下面,是每一区三个的副区长。副区长则是由汉人担任,选的是跟着朱棡来漠南的那些学子,选拔了几个能力比较出众的出来。

    “这种方式既提拔了蒙古人,又将他们手中的权利给遏制的死死的。是个好办法。”徐达也赞同朱棡的这个办法。

    四个区长就是做样子的,下面三个副区长足以将他的权利给架空。说做事能力或许这些读书人比不上,但是论排除异己,架空上位,读书人对元人就是降维打击。

    朱棡给老丈人倒了杯茶,笑道:“主要还是管理阶级断层,这样一来也断了出现领导者的情况。”

    徐达点头,“等你的雷场布置好,我就准备回大同开始主持洪薯的耕种了。”

    已经到开春了,南方已经开始暖和起来。

    “也不知道今年朝廷有没有用无烟煤挣到钱。”朱棡笑道。

    徐达看了一眼朱棡,淡淡道:“皇爷的性子你不知道?”

    说着,徐达将袖子里的一封信交给了朱棡。

    朱棡看完顿时脸色铁青。

    脸色阴沉的道:“这些人想死不成?”

    徐达淡淡道:“皇爷小看了这些人的狗鼻子,怕是京城马上又是腥风血雨了。我准备让家里的孩子去凤阳练兵,也好躲一躲。”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


同类推荐: 天唐锦绣同居大神暗恋我大宋将门元尊篮坛教皇星墓奶妈疼你在柯学世界上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