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书友访问口袋小说
首页大唐:天上掉下个铜板都得姓李第677章 亲疏

第677章 亲疏

    “宫中尚食局啊,这两天也准备了粽子,跟以往一样,中规中矩。”李渊说道:“不过,宫中就算是想要弄些什么新的吃食,也不是那么容易就端到朕的面前的。

    宫中人做事,讲究的是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些年过去了,宫中贵人们的饮食习惯,他们早就了如指掌了,只要中规中矩的做饭,送到这边来就足够了,不会弄什么新鲜玩意儿,这一个弄不好,就成了过失了。”

    “小侄懂得。”李复笑了笑。

    这不就是活脱脱的体制内吗?

    大唐宫廷公务员。

    “庄子上有什么新鲜东西,小侄保证,您这大安宫,永远是除却庄子上之外第一个能享受到的。”李复笑道:“小侄在庄子上都给您试明白了。”

    “嗯嗯,好好,哈哈哈哈哈。”李渊爽朗地笑着。

    吃完了一个粽子,李渊招呼了宫女过来,拿了干净的湿帕子擦了擦嘴角,顺带着擦了擦手。

    “前两天啊。”李渊说道:“裴寂把他在泾阳县的庄子的地契文书给送过来了。”

    “啊?”李复愣了一下。

    “你那边,不是在盖什么书院吗?承乾给我看过图纸,继续往裴家庄子那边扩建的话,的确是最好的选择,避开老百姓的耕地,挺好的。”李渊说道:“于是我就问裴寂,他那庄子上的那片荒地,朕出钱,能不能给买下来。”

    “这怎么能让您出钱呢?”李复笑道:“小侄不缺这点。”

    李渊笑着摇了摇头。

    “这跟钱不钱的没关系,我跟裴寂,年少的情谊,借着买地的事儿啊,我其实也是想补偿他一点,自从我退位之后,他在朝中的日子,可不好过啊,只是说起来,他日子不好过,也是他自找的。”

    李复听到李渊这般说,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好了。

    裴寂做的那点事儿,看来太上皇是知道了。

    不然也不会是这个态度。

    至于说要补偿裴寂,一来是那片地,能让自己拿得心安理得,太上皇拿到手了,转赠给自己,无非就是叔叔给侄子点东西,合情合理。

    其次就是,自己在庄子上倒腾这么大的动静,太上皇也是表明态度,既然送地,那便是支持。

    武德老臣们不是总喜欢打着太上皇的幌子说点什么话膈应人吗?

    那现在太上皇的态度很明显了,支持他这个泾阳王,那么,老臣们,该闭嘴的就闭嘴吧。

    “叔,那庄子上的事儿,小侄自己能承担的了,就算是用地,小侄也能想到办法......”李复情绪有些起伏。

    太上皇在这大安宫中,还这般为自己计谋,为自己着想......

    “您也说了,跟裴相少年相识,小侄不想因为自己的事情,让您跟裴相之间有了嫌隙,说起来,俩人之间,这么多年的友情,也不容易了。”李复说道。

    他跟裴寂之间有仇,但是李渊对他这么好,看在李渊的面子上,他也不会在这个时候跟裴寂之间翻脸,或者是怎么样。

    最多是抓着点裴寂的错误,让裴寂日子不好过。

    但是李复从来没有想过在李渊活着的时候,让裴寂有什么性命之忧,甭管是裴寂最后的结局是发配到偏远的地方做官也好,又或者是撸了他一切的官职爵位也好,只要活着,李渊就不会太过于伤心。

    人到了老了,有个作伴的亲密的朋友,也着实是不容易了。

    裴寂这一大家子,就这么一个位高权重的,剩下的能够令人在意一点的,就是临安公主了。

    往后,裴律师即便是子承父业,在朝堂上也不会有像裴寂今日这般位置了。

    长安城的能人辈出,要么是散官,要么是小官。

    想要往上走,那就只能外放。

    李渊摆了摆手。

    “有个知心的朋友的确是不容易,可是如今与以往不同,而且,朋友与自家人,也是不一样的。”李渊笑道:“ 你是皇室中人,是朕最亲近的宗室之人,那必然是比外人要重要的。”

    “不仅仅是朕这般想,当初跟二郎他们,也是这般说的,后来,承乾经常来这边,我教导承乾,也是如此,自家人,除却那些品性实在是不怎么样的,总是比外人要靠得住的。”

    “自家人要考虑自家人能得的好处,外人呢?是想着怎么从你手里拿到好处。”

    “此番裴寂便是个例子啊。”李渊笑道:“若非为了他那儿子,他也未必会这般大方。”

    “裴律师的事情,一拖,就拖到了端阳节之后,说是想要儿子儿媳,在长安车里过了端阳节,一家人也好团聚着过个节,于情于理,朝廷都不会驳回他的请求。”李渊说道:“他送来了这地契文书之后,朕也犹豫着,要不要收,收下了,朕还担心,欠他这样一个人情,他在裴律师的事情上开口。

    而朕,不会驳了二郎的意思,毕竟,此番是他们裴家理亏在前,二郎要惩治裴家,那是理所应当。”

    “所以朕才说,裴家有今日,完全是他们自己的原因。”

    时至今日,李渊也不会对裴家心慈手软了。

    就算是念旧情,也要看时候啊。

    裴家趁着蝗灾做的那些事,李渊也生气。

    但是不能明说。

    裴寂都不好意思再他面前说裴律师为什么被发配到静州去了。

    宫中连临安公主的面子都不看了,想想就知道,裴家这回是必定要承受二郎的怒火了。

    做错了事,就要付出代价,承受后果,理所应当。

    “裴寂的话说的好听啊,就算是念着两人之间的感情,只要朕开口,他无有不从的,提起了年少时候的感情,那时候朕与裴寂之间,不管是谁有什么好东西,只要对方开口,就一定慷慨相送,到现在,也是一样的。”

    “当场拒绝了他一次之后,第二次,直接派人将文书送过来了。”李渊笑道:“既然他送,朕就先留下了。”

    “他不说别的话,朕也就当做什么都没发生过,算是给他一个机会。”

    李复恍然大悟。

    此番,也是太上皇对裴寂最后的试探了,也是裴寂最后的机会。

    若是他借着这件事再次开口,哪怕不明说,只要有个苗头,那么,太上皇对裴家的情谊,也就完全消散了。

    “端阳节之后,裴律师就要去静州,不过听说最近朝堂上有不少人替裴律师说话的。”李渊笑了笑:“朕这边这条路走不通,他裴寂,还有别的路可以走。”

    “裴相在朝堂上经营多年,总归还是有些好友的。”李复说道。

    “好友?”李渊哈哈一笑:“朝堂上哪儿会有什么好友,你啊,太单纯。”

    李渊脸上带着笑意。

    随后吩咐人去将泾阳县的那庄子的文书拿来。

    交给了李复。

    “有这地契文书在,到时候你就拿着这个,到隔壁庄子上接手他那庄子就是了,至于庄子上的人,朕会提前派人把他们都安置好,让他们离开庄子,不过,在此之前,朕也会在那庄子上查清楚,当年是谁打的你。”

    查到人之后,直接杖毙。

    之所以拖到现在才做,李渊也是在着人暗中查前几年的事情,自从在茶楼里听过李复说的那些事情之后,李渊的心里就有这么个疙瘩。

    把凶手找出来弄死,这个疙瘩才能消。

    那庄子上有不少人,要查也是需要一些时间。

    加上毕竟之前那庄子是裴家的,自己的女儿还是裴家的儿媳......

    庄子实际上是临海公主在管着的,李渊有心想要做点什么,但是顾忌的事情也不少。

    现在地契文书到了大安宫,那就能放手去做了,直接让人到庄子上问询就是了。

    李渊不做皇帝之后,再看朝堂事,感觉脑子比做皇帝的时候都清醒。

    回想武德年间的事情,朝政方面,的确是错漏百出。

    贞观年间,朝廷不断的修补完善朝政,也做的很好。

    的确是长江后浪推前浪,朝堂也该是一代新人换旧人。

    只是,谁会愿意那般轻易的放弃到手的权势呢?

    那俩造反的不就是活生生的例子吗?

    “叔,这.......”李复有些扭捏。

    着实是,不太好意思啊。

    “让你收着你就收着,朕知道你在庄子上做的事情,是有利于大唐的,你尽管放开手脚去施为,我和二郎还有承乾,都站在你身后。”李渊豪迈的说道。

    “那如此,小侄就收下了,叔,等书院盖好了,小侄给您一个惊喜。”李复笑道。

    “惊喜?你又开始给朕画饼了。”李渊调笑着。

    “小侄哪次画的饼没给您烙出来?”李复也跟着笑。

    “哈哈哈哈,好好好,那朕就等着看了,不过,莫要将惊喜变成惊吓才好。”

    “那不能,小侄是那样的人吗?”

    “哦?不是吗?”李渊笑着反问。

    “这嗑唠不下去了嗷。”

    殿中回荡着叔侄两人的笑声,好不快活。

    原先李复只想着,能够暂且先拿下裴家庄子上的荒地已经算是不错了,没想到,太上皇给了他这样大的一个惊喜,整个庄子都给他弄过来了。

    而且,太上皇还没打算管裴律师的事情。

    甚至,都这样了,还是太上皇在给裴家机会。

    当皇帝的人,真是有不止两把刷子啊。

    手上心里,全是刷子。

    收了你的东西,你还要感恩戴德。

    就这一手,够李复学好久了。

    自己这点脑子,对付个裴寂,都有点不够看的,不然也不会等到贞观二年,才等到裴寂自己露出破绽,裴家被搞这么一下子。

    离开大安宫往太极殿去的路上,李复叹息一声。

    设身处地的跟朝堂上的这些人打交道,才知道有多难。

    并非是有了超乎时代的知识就足够了,远远不够。

    脑子是个好东西,各人跟各人的不一样。

    从开始到现在,选择什么都不管,苟在庄子上,真是无比正确的。

    没有这层身份,十个李复都玩不过一个朝堂官员。

    李复在大安宫陪着李渊吃了个粽子,到了太极殿落了座之后,也不怎么饿。

    他旁边坐的是李孝恭李道宗等人。

    都是宗室中人。

    现在太极殿举行宫宴,身为太子的李承乾也要来参加了,而且在台阶之下就是他的位置,离着皇帝最近。

    宫宴开始之后,李世民最先落座,目光看向了李复这边。

    宴会期间,气氛也是热闹。

    程咬金也看了一眼李复。

    主要是,馋酒了。

    可惜的是,宫宴上的酒水,就是普通的酒水,并非是武德酒。

    酒过三巡之后,众人之间也热络的聊起天来。

    老程便问起了酒水的事。

    “如今粮食宝贵,便是宫中,也是节俭,哪儿有那么些武德酒。”李世民没好气的说道。

    老程自讨了个没趣,不好意思的笑了笑。

    也没提庄子上的事。

    现在泾阳县庄子上这么大的动静,至少稍微让人一打听,就知道那边是个什么情况。

    李复给人家发工钱,一部分是发的粮食,目的就是要补贴遭灾的百姓。

    这能说什么?

    连御史台的人都说不出二话来,泾阳王这事儿办的漂亮,泾阳王仁义,为朝廷也减轻了一小部分负担。

    连魏征都来与李复攀谈。

    “殿下在庄子上虽然是大兴土木,但是给工匠发放粮食,发放工钱,当真是仁义之举啊。”魏征赞叹说道。

    “毕竟是我生长的地方,后来成了我的封地范围,穷日子的时候没那个条件善待他们,现在日子过的好了,就力所能及的做一些事情吧,为了自己,为了庄户们,往大了说,也是为了大唐。”

    “殿下此言,当引一白。”魏征举起手中酒杯,敬李复。

    “不敢,魏大夫请。”李复应下。

    两人喝了一杯酒。

    此时,李世民也笑言道:“魏大夫,当初泾阳王还在朕面前举荐你呢,对你多有赞扬。”

    “哦?”魏征笑道:“这还是臣头回听说,不过臣记得,那时候臣好像未曾认识泾阳王殿下。”

    “我却是久闻魏先生大名啊。”李复笑道:“听说过,也感慨魏先生未逢明主。”

    最后一句话,李复却是小声附在魏征身前说的。
请记住本书首发域名:koudaixs.com。口袋小说手机版阅读网址:m.koudaixs.com


同类推荐: 天唐锦绣同居大神暗恋我大宋将门元尊篮坛教皇星墓奶妈疼你在柯学世界上高中